生命萃福

農曆七月中元普渡的由來

農曆七月中元普渡的由來

中元普渡植福系列(一)

民間習俗農曆七月俗稱「鬼月」,傳說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,會將鬼門關打開,放出一些無人奉祀孤魂野鬼到陽間,來嚐食人間美味,直到七月的最後一天,鬼門關閉才重返陰間。


「中元節」Ghost Festival各地都會舉行祭祀儀式款待「好兄弟」,祈求平安的活動,道教稱為中元祭,佛教稱之為盂蘭盆會,源自於目蓮救母的故事。中元祭與盂蘭盆會都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,自然而然七月十五就演變成今日,似道似佛、佛道融合的「中元普渡」。
相傳凡是壽終正寢的人,到了閻羅殿接受審判後,都有機會投胎做人;但若是自殘而死或是受刑死掉的人,成為天堂跟地獄都不敢收留的鬼魂,將不會有機會投胎做人,此外,客死異鄉的孤魂野鬼,自然是無後人祭祀供養,在農曆七月出來乞食。準備豐盛的祭品,並請法師超渡無主孤魂,不要干擾自己寧靜的生活,祈求平安。


道教在農曆七月十五為掌管地域的地官壽誕,是地官赦罪之日,為祈求地官大帝赦免亡魂之罪,道士會在這一天誦經,舉辦法事,以三牲五果豐盛祭品,普度十方孤魂野鬼,插上「慶讚中元」旗子,使鬼魂得以早日解脫,甚至能找到可以供養祂們的地方。民間救濟寒庭的好兄弟,因此又名慈悲月,趁法會的赦罪良機,仰仗道力拔度自己的歷代祖先、嬰靈墜魄與冤親債主,故又稱報恩月,先人不痛,陽世間人們跟著輕鬆,冥陽兩利!
佛陀弟子-目蓮尊者,為解救亡母墜入鬼道,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,具五果供養眾鬼,使其母脫離地獄之苦,因此,佛教又稱這一天為「盂蘭盆節」。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,供養佛陀和僧侶,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。且七月十五日是眾僧閉關悟道的圓滿之期,如果在這一天布施十方大德,可增福百倍。
目蓮救母故事的用意在勸善教孝,而孤魂野鬼的祭祀是基於悲天憫人之情,因而,盂蘭盆會及中元節的最終目的,都是普渡眾生、普施僧眾,時日一久,兩者間的界限逐漸模糊,形成蘊涵中國人的包容、博愛,以及孝道精神的節日。儘管佛教、道教對中元節由來及意義雖有不同解讀,卻又是殊途而同歸。


農曆七月的禁忌滿多的,終其整月,舉凡搬家、晚歸、嫁娶、出門旅行與動土……等等皆不宜,老一輩的還會特別交代晚輩不可到海邊或湖邊去戲水。若以科學角度來看,農曆七月正值酷熱的夏天,人們容易心浮氣躁,就容易做出不當的決定,因此,傳統習俗上包括買車、買房子、結婚、開刀及搬家等重要的決策,都儘量不在農曆七月進行;同樣的出遊、戲水、夜遊等等,也可能因為天熱心浮氣躁,忽略自身的安全。『禁忌可信,但千萬別太入迷』,以平常心渡過,平安就是福。